2023年浙江省两会正在进行中。围绕中心大局,心系民生关切,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政协委员共聚一堂,重点围绕经济、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议题,向省委、省政府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聚焦省两会,共话新愿景。人民网浙江频道特别推出“两会好声音”系列策划,对话省政协委员、社舟山市委主委方维。
方维介绍,舟山近两年通过考古田野调查,陆续发现了一批以嵊泗黄家台为代表的史前海岛先民活动聚落遗址群。“经初步统计,目前舟山保存较好的史前遗址约有50处。”方维认为,舟山海域面积广阔,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深厚,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蕴藏丰富,古沉船、近现代沉船、古港口、古寨堡、海防遗址等历史遗迹广泛分布,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但在工作走访中,方维也发现,舟山目前的考古挖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陆地考古相比,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海洋考古工作及相关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理念都需进一步加强;舟山考古力量有限,难以推动全域性的海洋考古事业;缺少针对中华(浙江)海洋文明探源工作的规划及实施方案,考古难度大。
为此,方维在此次提交浙江省政协会议的提案中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目前浙江正在开展文明探源实证工程,目标到2027年,在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陶瓷文明起源与交流、浙江历史发展脉络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关键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凸现浙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启明星’地位。”方维建议在此框架下先行启动中华(浙江)海洋文明探源工程,充分挖掘利用以舟山群岛为代表的浙江省海洋文明发展史料,率先突破,引领全国海洋文明研究,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面对舟山考古力量薄弱、海洋考古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的现状,方维认为可以按照省市共建模式,在舟山设立浙江海洋考古研究所,进一步整合资源,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局限,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中华(浙江)海洋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力度,有序推进海洋考古工作开展,推动舟山群岛海洋考古工作平台建设提质升级。同时,制定中华(浙江)海洋文明探源工程专项规划,出台实施意见,提出总体工作要求,明确省市两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细化量化工作考核目标。
“中华(浙江)海洋文明探源研究,要立足浙江,以海洋海岛为重点,加强与全国沿海省份协作,面向太平洋,面向全世界。”方维表示,可发挥舟山的地域中心优势,影响辐射沿海地区,建成全国先行、国际领先的全时空海洋考古研究、活化利用综合基地,把浙江海洋考古研究所(舟山)打造成集宣传展示、研学教育、考古科研、文化交流、休闲旅游、乡村振兴等功能于一体的“小而精”的综合性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