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站内搜索:
        新闻中心
        参政议政
        组织建设
        社会服务
        学习研究
        九三风采
        市级组织
         
        褚辅成研究重点委托课...
        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浙江省委员会...
        2021年度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浙江...
        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浙江省委员会...
        2017年部门预算
         
        用户名:
        校验码:
        密    码:
         
         
         
         人物专访 

        让历史告诉未来


        ——陈国泉怀念参与研制核武器的难忘岁月

            信息作者:章慧芬
           发布时间:2009-10-23 点击数:7698

        陈国泉老师近影—《浙江工人日报》记者夏之明 摄

            编者按:陈国泉,男,1942年生。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社员。1964年8月-1981年1月期间,从事核武器总体理论设计和试验工作。他在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的系列项目中获得集体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工委重要科技成果奖等九项大奖。他个人获得了工业部颁发的为我国核武器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科研人员荣誉证书和镀金奖章。2009年10月16日,杭州一台新闻栏目播出了记者在陈国泉老师家中采访的实况节目。2009年10月20日,《浙江工人日报》刊登了记者章慧芬对他的采访报道。

          又是一个金秋十月,又是一个装满收获的季节。
            当国庆庆典阅兵队伍中,从容驶来巡航导弹和战略核导弹方阵的时候,当全国人民隆重纪念45年前的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在杭州市文二路上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今年67岁的陈国泉,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

          大学毕业即参与“争气弹”发射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和前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分歧严重。1959年6月前,苏联在华专家全部撤回。这一年,杭州小伙陈国泉只有17岁,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物理专业学习。大学5年,陈国泉是在半饥饿状态度过的,饿着肚子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是常有的事。
            1964年的夏天,陈国泉以优异成绩和良好品行毕业,被北京来的领导挑选走了,同学们当时都觉得很神秘。陈国泉报到后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819部队(又称“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保密教育中,陈国泉知道自己今后要做的是中国人当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人造卫星一定要上。”“我们在做什么,就是与父母、爱人也不能说。”陈国泉牢牢记住领导的话。在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16余年间,陈国泉从来没有向外人说起自己工作上的事,就连父母也一直是瞒着的。直到老人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参与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陈国泉说,每年清明扫墓,他都会向两位老人表示歉意,但他相信老人九泉之下会理解他,会为他自豪。
            当年8月下旬,陈国泉来到了新疆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方。他至今也无法忘怀当时激动、紧张的心情。59.6米高的发射台(含水泥底座高达102米)以及代号“59-6”,都是为了纪念1959年6月前苏联在华专家全部撤回的历史性事件。所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又叫“争气弹”。
            科研人员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数吨重的原子弹核心部件和附属设备送上这么高的发射台?一颗原子弹预计的威力等同几万吨高能炸药,一旦爆炸后,威力、破坏力到底如何?最重要的是安全爆炸的概率有多高?陈国泉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核武器研究院院长、原西藏军区参谋长李觉将军的话:这是中国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风险和危险时刻在我们身边,万一失败,我们在为后人铺路,我们是光荣献身。那时大家每天都只睡几个小时,陈国泉跟着老一辈核武器专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45年前的初秋,祖国上空一声春雷般的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掌握了核技术。我们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将来在世界上消灭核武器。
            陈国泉说,当时,发射基地的很多人都哭了!

          为总理绘制核武器试验图
            1972年,我国在研制氢弹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时任两弹专委主任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计划在这一年内对不同型号的氢弹进行三次国家级热核试验。这在我国史无前例,在全世界也不多见。年轻的陈国泉跟随“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北京京西宾馆参加了完成这项特殊任务的论证工作,并由他具体负责绘制核武器试验图。
           “当时情形历历在目,领导指派了擅长美工的刘天赐同志配合我工作。那天天未亮,我们就带上数据、构思和绘图工具出发,来到国防科工委的大楼。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努力,我们把三种型号核武器的设计思想、原理、结构、特点等,以精确的比例、采取多种颜色绘制成图示、表格,醒目地再现在几张美工纸上。任务完成后,已经是午夜时分……”陈国泉回忆着,仿佛发生在昨天。
            半个月后,陈国泉从邓稼先处得知,周总理对此次汇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提出了“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这一年,我国成功进行了三次核武器试验,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至今身居简陋居民楼
            有人说,参加核武器研制的科研人员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陈国泉的爱人李师兰说,这一点都不夸张。她原是天津半导体厂的技术员,经陈国泉大学同学介绍,两人开始书信来往。那时核武器的理论论证、设计在北京和上海完成,生产制造厂在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地,而发射地是新疆,陈国泉是邓稼先等领导的得力助手,一年四季奔走在各个基地。由于交通和通讯都很不方便,他一“失踪”就是几个月,李师兰常常不知道应该把写好的情书往哪里寄。而陈国泉给她回信很简单,一般就是几行字,大同小异“报平安”。结婚前两人见过两次面,结婚后三年也没见几次面。让陈国泉夫妇感到幸福的是,他们的婚礼邓稼先参加了,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由于工作需要,婚礼第二天,陈国泉就“扔”下新娘去大西北基地了。
            后来,在邓稼先的关心下,李师兰调到四川核武器基地工作,他们两个儿子相继出生。遗憾的是,孩子体质都很弱,特别是小儿子,上肢残疾。据悉,小儿子出生的前一年,正是陈国泉夜以继日参与氢弹改进的时间,在404厂受到了超大剂量的放射性辐射,但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有一次在211原子城,他和一名复员军人一起开启一个装有氢弹粉末的密封罐,内有两个大气压,由于包装有缺陷,在他们开封的瞬间,密封罐爆破了。陈国泉本能冲向水龙头保住了眼睛,而那位年仅23岁的同事,仅仅迟了二三秒时间,从此双目失明。
            很快,陈国泉的头发全部脱落,牙齿松动,白血球降到极限,30多岁的人看上去年老了10多岁。至今,他很少看电视,也不敢看电脑屏幕,他的眼睛不能适应强光。
            陈国泉说,我们要永远记住那些光荣的历史足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导弹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我在其中曾经出过一份力,我一生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如今,陈国泉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爱人单位分配的两室一厅房子里,从未装修。“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他听多了也就习惯了。虽然早已退休,但他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的态度没有变,每月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六所院校上课,到各地调研,获得了55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作为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的老社员,他为全国、省政协递交过多份有价值的提案,曾获得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的批示。追忆历史,他无限感慨,无怨无悔。

            本文作者:章慧芬,女,《浙江工人日报》记者,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社员。


         


         
        相关新闻:
        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是我最大的心愿       发挥科研专长,探索海洋奥秘      
        让历史告诉未来       谭建荣:有价值的事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青蓝互滋有乾坤——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李有...       为人求正、为学求真、勤于钻研、善于创新      
        我的恩师王季午教授       民事大于天——记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成员、参政议政能手留正铨  

        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

           
        欢迎您:您是第 6278705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