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言献策 |
|
|
|
|
提案摘要:松树是我省分布最广、林分面积最大的树种,约占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省疫情发生较早、危害较重,像一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但在现实中,防治工作重视不够、事权和责任落实不到位、检疫封锁制度执行不力、相邻区域协同联动机制缺乏、防控经费投入不足等制约着森林防控发展。为此建议,落实防治工作责任,严格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疫情防控联防联治,制度化常态化监测预警和检疫执法,科学调整树种结构等。 松树是我省分布最广、林分面积最大的树种,全省松林面积3000多万亩,约占有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松林是浙江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省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到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传播蔓延迅速、防治困难,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灾害。我省是全国疫情发生较早、危害较重的省份,松材线虫病像一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对我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每年仅清理下山的病死松木达20多万吨,相当于每年损失2万多亩松林。除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外,灾害削弱了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保土和固碳制氧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近几年来,松材线虫病疫情逐步向金华、丽水、衢州等地蔓延,这些地区松林资源更丰富,大部分松林虽未出现疫情,但未来疫情扩散趋势明显。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灾害的防控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虽然我省在防治工作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并未扭转“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由于松材线虫病危害表现不像森林火灾那样直观,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致使疫情监测技术不高,监测工作不细、不实,未能及时发现疫情,防治措施不力,疫区和疫木管理不严,严重影响了防治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二是防治工作事权和责任落实不到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具有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系统性强的特点,一些疫区没有建立多部门协同防治、共同治理的防治工作机制,单靠林业部门单打独斗,防治事权不明晰,防治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同时一些疫区政府对防治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疫情除治等工作得不到深入彻底的开展。 三是检疫封锁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林业部门对松材线虫病疫情封锁工作认识不深、关注不足、协调不够,对病死松树、病材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发生乡镇仍然审批松树采伐。全省各地森防检疫机构不完善,执法队伍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突出,公众依法检疫的意识淡薄,非法调运、加工松木的现象多,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是相邻区域协同联动治理机制缺乏。县际、市际(或省际)区域间没有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毗邻疫区防控工作得不到整体协同推进,同时一些插花地带的疫点除治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大大降低了松材线虫病的整体防治效果。 五是防控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各地对防控工作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县市资金筹措困难,投入不足,致使除治措施难以到位。目前,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预算为1500万元,只占全省防治经费的10%左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像重视森林防火一样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抓好各项防控工作。为此,我们建议: 一、切实落实好防治工作责任 根据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应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的组织领导,建立防控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乡镇是疫情防控的责任单位,乡镇的主要领导是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做到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头到山头。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疫点拔除工作的技术指导,实施跟踪监测,建立疫点拔除工作台帐,彻底清除病源,不留死角。要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督促检查,对责任不落实、防控工作不力,新发现面积较大、未完成年度除治任务的乡镇,要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 疫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要有保障有审计 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要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防控经费,保障防控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要加强专项防控经费使用的管理,加强审计,确保专项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三、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建立要实行联防联治 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毗邻疫区之间﹑疫区与非疫区之间,都要做到从大局出发,互通辖区疫情发生动态,在防治上做到统一行动,除治彻底。 四、监测预警和检疫执法要制度化﹑常态化 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队伍,按照每个乡镇至少1名专职管理人员,每个村至少落实1名监管人员的要求,推行疫情监测网格化管理,落实监测责任,建立落实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处置疫情。同时要强化检疫执法,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管和流通领域的执法检查,做到检疫执法常态化,防止病源人为传播。 五、因地制宜着眼长远有计划调整树种结构 我省各地要根据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四边三化”、景观森林建设等,在疫区外围设置一条非寄主植物隔离带,用以阻止病害的自然扩散。同时要通过更新﹑补植﹑封育﹑改造等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松树纯林面积,扩大混交林面积,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不断提升森林质量。365bet下载手机版_Bets365_365速发登录入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