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言献策 |
|
加大力度 强化统筹 大力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和健康服务
|
发布时间:2017-06-20 点击数:16359 |
|
|
概要: 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体系快速推广,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区域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滞后、智慧医疗建设重业务应用轻群众需求、部门协作及政策配套机制不顺畅、智慧医疗人才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大力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和健康服务,亟需建立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加快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完善远程医疗应用、健全分级诊疗系统,完善智慧医疗政策保障、加强部门协作和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十二五”期间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了医改信息化建设3521工程项目试点,应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特别是一些先行地区的智慧医疗建设重点已从为医院管理为主跨入为临床医疗服务和对公众健康服务为主的阶段,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得到普遍应用。 一、推进智慧医疗存在的制约因素 1.区域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滞后。一是区域大数据中心尚未建立,限制服务覆盖面。目前卫生区域平台,既有综合性也有单一业务性,但都未能互联互通。二是各种业务、条线系统众多互相孤立,未能有效整合互通。由于建设时间前后不一、应用需求不同,既有各地、各医疗机构自行开发的,也有国家、省业务系统统一部署的,导致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存在。三是缺乏标准化数据规范及接口标准。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平台交互接口规范,导致无法有效整合块状和条线的平台及业务系统,阻碍了健康大数据的挖掘应用和对公众的开放服务。 2.智慧医疗建设重业务应用轻群众需求。一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更侧重于内部管理和业务应用,主要面向医务人员用于财务收费、记录患者就诊信息以及医院内部统计分析和监管。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相对薄弱,对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将医疗资源与患者紧密联系,再造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方面重视不够。三是建设区域医学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滞后。目前各县市都在探索建立区域临检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但进展不均衡,覆盖面还不够广。 3.部门协作及政策配套机制不顺畅。一是部门间存在数据壁垒互通共享不畅。卫生计生、教育、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数据各自为政,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和互通共享机制。二是没有充分发挥市民卡、社保卡作为健康卡的功能,还有许多地方市民卡覆盖面不广,功能开发单一。三是智慧医疗互联网诊疗物价标准没有及时跟进,如远程诊疗等,目前立法和政策体系制定滞后,没有明确收费依据和标准。 4.智慧医疗人才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未健全。一是专业机构智慧医疗人才缺乏、分布不均,缺乏既熟悉卫生计生工作、又具有信息化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重一次性建设投入、轻长期运维经费保障,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不断完善提升的工作,项目运维管理经费保障还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和统筹安排。 二、几点建议 1.建立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加快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一是制定完善区域信息标准和规范。组建全省智慧医疗信息化标准及规范制定小组,在现有国家、省和行业标准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疾病诊断编码、临床医学术语、检查检验规范、药品应用编码、信息数据接口和传输协议等相关标准。二是建立云数据中心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政务云技术支撑,组建人口健康云数据中心和省级人口健康综合平台,有效整合全省医疗、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各条线业务应用系统。同时,各市县建立完善本区域人口健康综合平台,实现全省人口健康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三是加大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开发、挖掘和应用。通过建立健全智慧医疗监管系统,加强对医疗、药品、耗材等收入构成及变化趋势的监测,协同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使用等业务信息,来助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2.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和优化就医流程。通过APP、微信等,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就诊检查信息查询等功能;推进门诊预约诊间报到系统建设,精简挂号收费流程;全面推进市民卡诊间结算、网络支付。二是结合智能移动终端及即时通讯技术提高就医效率。建立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报告消息推送、短信提供功能,出具相关报告的同时通过消息推送、发送短信及时通知患者可以领取检验检查报告,方便患者和提高就诊效率。 3.完善远程医疗应用,健全分级诊疗系统。一是加快医学中心和远程会诊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影像、心电、病理、检验、检查、消毒供应等区域中心建设。建立三级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推进全省分级诊疗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系统,推进各级医疗机构间的门诊转诊、日间手术、特殊检查、住院预约以及出院病人基层随访管理。三是建成医护移动应用终端系统。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加快开发基于医护人员的智慧医疗移动终端,强化智慧医疗的可及性。 4.完善智慧医疗政策保障,加强部门协作和队伍建设。一要建立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助机制。实现与人口、学生、养老、药品等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扩大市民卡作为健康卡使用的覆盖面和功能开发;研究出台远程医疗收费许可和标准。二要加强智慧医疗运维经费投入和保障。既要加大各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更要保障智慧医疗系统运维和数据安全的经费。三是加强机构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卫生信息化专业机构和部门,强化医疗机构医学信息人员和“数字化医生”培养,保障智慧医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