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摘要: 非洲是中国最早开展远洋渔业合作的地区, 在中非渔业合作框架下, 促进浙江对非渔业合作的深度对接, 打造全国对非渔业合作示范省,对完成《浙江海洋渔业十三五规划》、推进浙江“海洋强省”战略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浙非渔业合作面临的挑战,建议加强浙江渔企人员培训、加快出台渔业金融配套服务与地方保障政策、兴建浙非渔业合作产业园、打造浙非远洋渔业对接基地。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后,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海陆并举”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确定了《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双方将加强在海洋渔业、运输业、造船、港口、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中非合作的全面升级,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开启新篇章。
浙江作为海洋渔业大省,积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倡议,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捉襟见肘,海洋渔场复兴计划任务空前,浙江渔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渔业发展有待突破新思路。在中非渔业合作框架下,如何促进浙江对非渔业合作,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创新浙江渔业发展思路,走进非洲海洋牧场,打造全国对非渔业合作示范省,顺利完成《浙江海洋渔业“十三五”规划》,进而推进浙江“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既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也需应对当前合作挑战。
一、浙非渔业合作面临的发展机遇
非洲54国中有38个属临海国家,海洋资源丰富,但海洋综合开发实力薄弱。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经验丰富,在水产养殖、远洋渔业、渔船装备、港口设施、海洋渔业教育与科研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浙非渔业合作突显发展机遇:
1.中非两地政策大力支持。中非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特别强调未来三年加强在海洋渔业、运输业、造船、港口等方面的中非交流合作。2016年10月15日,非盟最新通过的《洛美宪章》,更加有利于推进其沿海国家发展渔业、鱼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港口等产业。
2.非洲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尚待进一步开发。非洲渔业资源主要来自印度洋与大西洋海域,且多为高经济价值鱼类,但由于非洲渔业捕捞多数处于手工阶段,渔业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不足,大量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
3.非洲政府渔业国际合作开发愿望强烈。渔业发展不仅能增加就业,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南非、坦桑尼亚等临海国家为发展本国海洋渔业、运输业、港口物流等积极制定海洋方略,不断寻求国际海洋合作,逐步兴起海洋经济建设新浪潮。
4.浙非渔业合作初现成效。浙非渔业在渔业贸易、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合作往来已久,并初现成效。2015年浙江多家渔企远赴安哥拉和吉布提开展远洋捕捞作业,为浙江渔企开发“非洲海洋牧场”积累经验,也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浙非渔业合作需应对的挑战
在现有浙非渔业合作模式基础上,充分把握中非渔业合作机遇,还需积极应对如下方面的合作挑战:
1.非洲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非洲不断加快工业化步伐,工业有毒废物排放污染临近海域,渔业环境受到破坏,海洋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区域性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对非洲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开发造成不同程度威胁。
2.非洲风俗习惯独特,渔业法规与政策严格。非洲国家众多,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差异大。各国加强本属区“海上牧场”管理,严格实施捕鱼权、配额及新渔业企业成立审批,甚至有些国家规定不再向外国或合资企业发放渔权和配额,出现“有鱼不能打”的局面。
3.非洲渔业与港口设施配套服务亟待升级。非洲渔业多为小企业小规模经营,且缺乏发展基金。发展渔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养殖与加工基础设施,渔业装备、港口设施前期投入需大量资金,高额成本使小企业面临经营与创新的两难境地。非洲渔业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也有待升级。
4.非洲渔业专业人才缺乏,渔业生态化管理水平低。非洲渔业国家大部分属于手工渔业,水产养殖与加工技术落后,渔业专业人才缺乏,劳动生产率不高。当地农民同样缺乏相关知识和生态养殖观念,渔业生态化管理水平低。
5.境外渔业投资风险大,远洋渔业周期长。投资渔业比其他产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金融机构和银行不愿为小规模企业提供担保或融资机会。浙江渔企赴非从事过洋渔业捕捞或大洋渔业捕捞,周期需要两年左右,非洲海盗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海上风险加大。
三、关于促进浙非渔业合作的建议
在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非经贸合作的进程中,浙江渔业在借鉴福建、江苏等对非渔业合作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浙非渔业合作,进而加快浙江渔业结构转型升级,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浙江渔企人员培训,熟悉当地风俗习惯与政策环境。利用浙江现有对非研究与涉海研究优势,加强赴非渔业企业员工培训,克服语言、文化差异,尽量熟悉当地法律和渔业政策,取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长期合作与支持。
2.加快出台渔业金融配套服务与地方保障政策。开展渔业金融配套服务,争取国家扶持中非渔业合作相关项目,不仅能解决非洲渔业发展资金缺乏问题,而且赢得当地政府各方面的优惠政策。督促浙江金融、保险等机构出台地方性保障政策,鼓励浙江远洋渔业走进非洲,为浙非渔业合作保驾护航。
3.增加浙江对非渔业投资,兴建浙非渔业合作产业园。加大浙江企业投资非洲捕捞与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克服浙江远洋渔业在渔业产业链上处于单纯捕捞作业的中间环节,利润率较低的现象,进而增强浙江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通过合作投资建设水产品产业园区,倾力打造水产品进出口的非洲水产品城,提升水产品加工与贸易水平。
4.充分发挥舟山远洋渔业基地优势,打造浙非远洋渔业对接基地。在围绕“一带一路”布局远洋渔业合作的建设中,充分发挥舟山远洋渔业基地优势,通过远洋渔业现代化专业母港、国际水产城、远洋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区、打造现代化的远洋渔业船队联系对接非洲各大港口,同时在非洲建立浙江远洋渔业对接基地。
5.充分发挥浙江渔业科技人才优势,培养非洲渔业专业人才。渔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必须紧密依靠科技和人才。浙江拥有多所涉海高校与科研机构,除通过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非洲渔业相关专业人才外,还可参与非洲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合作,同时开展渔业技术对非培训项目,助其建立生态养殖标准化与集约化、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现代养殖业。 |